图说:参加活动的孩子给母亲奉茶。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摄
新民晚报讯(记者 毛丽君)今天是母亲节,上午,一场以“萱花”为主角的文化活动在上海华师大丽娃河畔举行。
萱草最早现于文字记载是在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中,有“焉得谖(音同“萱”)草,言树之背”的句子。后世注家多认为,“谖草”即“萱草”,萱草可以忘忧,有忘忧草之名。
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。慈亲倚堂门,不见萱草花。”唐朝诗人孟郊一首《游子》将萱草与母子情感连在一起。儿行千里母担忧,家里种植萱草,取其“忘忧”之意,以免母亲忧虑。
自唐代开始将萱草与母亲联系,到宋代已经形成普遍的认同。萱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母亲花。
活动现场,中国最大的萱花种植基地湖南祁东县带来了9个不同品种45盆萱花。同时,来自祁东的大厨们现场制作了地道的黄花菜特色菜品与大家分享。据了解,目前祁东县培育的萱花品种已近500种。
华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张海岚博士根据《仪礼》进行的少儿“孝道”敬茶礼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,小朋友们在张博士和团队小伙伴的带领下,学习敬茶礼,恭恭敬敬地给妈妈敬上一杯孝道茶,很多妈妈都表示,这是第一次接受孩子的敬茶,这个活动在母亲节举办特别有意义。
此外,手绘萱花团扇、亲子诵读等活动也是人气十足。
图说:萱花是当天活动的主角。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摄
图说:活动现场手绘萱花团扇。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摄
“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重提萱草,是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关注,重建中华母亲意象。”3044永利集团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指出,萱草文化具有一个完整的谱系,它有发生、发展、传播的过程,也出现了断裂的现实状态。复兴重振萱草文化,就是续接传统,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。
从可行性出发,田兆元建议,在已有复兴之势、更为民众了解认同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中,把敬老文化意蕴明显的萱花纳入其中,开展纪念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萱草符号,续接这一传统文化意象。重阳节本身就体现了敬老文化,与萱草代表的孝母文化相得益彰,又与西方传入的“母亲节”有所区别。